type
status
slug
date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认为首先厘清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尽管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信息与知识存在着本质差异。
信息与知识的核心区别在于内化程度。 知识必须是经过个人深度审视与内化的信息,它不仅仅是数据的简单接收,而是要真正融入个人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以结构化的方式在精神世界中扎根,成为生命智慧的一部分。
当前网络内容的本质误区: 大多数网络视频虽然打着"传播知识"的旗号,实际上传播的只是信息。准确地说,如果一定要与知识挂钩,那它们传播的是创作者个人的知识结晶。然而,对于观众而言,如果缺乏深入的审视和思考,接收到的仍然只是表层信息。
信息囤积的危险性: 单纯的信息获取,如果不经过消化转化为知识,对个人能力提升毫无助益。这种"伪学习"不仅浪费时间,更可能产生"我已经学了很多"的错觉,阻碍真正的成长。
 

信息与知识

定义:
  • 什么叫信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数据就是信息。
  •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进一步看法
“信息”其实只是知识的快照,是“流”不是“存”
信息像是一条流水,随时可以被他人拿到,但拿到之后,只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信息本身不会自我成长,也不会自动更新。你拿到“如何炒菜”的信息,可以做一顿饭,但你并不能因此成为厨师。信息更像是知识的“表层产品”
知识是体系,是结构,是深度思考与实操的积淀
知识之所以难以掌握,是因为它涉及体系的搭建、深度的理解和跨场景的迁移。比如,一个人能够读懂并批判性分析医学文献,这绝不仅仅是知道几个医学名词或诊断流程,而是对背后原理、限制、误差、最新进展的整体把握。这正是“知识”的威力所在。
你对“难易”的感受,源自知识的“不可转让性”
信息可以出售、传递、流通,但知识只能靠个人苦修和实践。别人可以告诉你知识的结论,但你不经历痛苦的实践和反思,这些结论只是“信息”——属于别人,不属于你自己。
当代社会,“信息焦虑”恰恰源于知识的短缺
现在信息泛滥,很多人误以为“读了很多资料”“刷了很多新闻”就获得了知识。其实只是得到了表层信息,没有沉淀为自己的能力,所以反而更焦虑。
 
  • 未来的社会,信息获取将趋于零成本,但知识仍然是极为稀缺的竞争力
    •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和“浅层加工”几乎可以被自动化,但“深度认知能力”“体系构建能力”只能通过个人长期努力获得。知识的壁垒会变得更高,更具稀缺性
  • 知识≠信息的累加,更像是“理解—应用—创新—反思”的循环。
    • 很多人死记硬背“信息”并没有用,只有反复练习、总结、改进、迁移到新场景,才有可能将信息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消除不确定性的几层含义
1. 概率层面的确定性 当我们能够量化可能性时——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降雨概率80%",这就消除了"完全不知道会不会下雨"的不确定性,虽然没有达到100%确定。
2. 决策层面的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信息能否让你做出明确的行动选择。比如股票分析师提供的财报解读,消除了投资者"该买入还是卖出"的不确定性,让他们能够基于数据做出决策。
3. 预测层面的确定性 当信息让我们能够预测结果时。比如医生通过检查报告,能够预测病情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治疗方案,这就消除了对未来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
  1. 框架层面的确定性(高层次确定性,偏知识层面)
想象你的大脑中有一个巨大的知识地图,每个新信息进来时,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这个信息本身,而是它能否在你现有的知识网络中找到合适的"接口"和"坐标"。
举个计算机的具体例子:
假设你第一次接触"Docker容器"这个概念:
  • 信息层面:你知道了"Docker是一种轻量级虚拟化技术"这个事实
  • 框架层面:你理解了它在整个软件开发体系中的位置——它解决了"在我机器上能跑,在你机器上跑不了"的环境一致性问题,连接了开发、测试、部署的整个流程,为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应用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为什么这样的信息能消除不确定性?
因为当Docker在你的认知框架中有了"位置",你就能够:
  1. 推断关联:知道它会影响DevOps流程、CI/CD管道、服务器资源管理
  1. 预测应用:明白在多环境部署、团队协作开发时它会发挥作用
  1. 识别边界:清楚它适合无状态服务,但对有状态数据库需要特殊处理
  1. 整合新知:未来遇到Kubernetes、微服务等概念时,能快速理解它们的关系
核心在于:这种信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激活了你整个技术知识网络,让你对软件架构领域的理解变得更加"确定"和"完整"。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你本身就学过俄语看起来感觉会更深刻。
那是我刚学俄语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上课,外教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问我们:"你们明白了吗?(俄语)"
我和同学们很自然地齐声回答:"Понятно" (我明白了!)
没想到老师摇了摇头,说:"不行,这样说不对。"
我们都有点懵,不知道哪里错了。老师接着解释:"Понятно"这个词的真实含义很深,它表示的是'我完全领悟了、彻底明白了、而且已经深深记在脑子里,永远忘不了'的那种理解。"
老师继续说:"你们现在只是刚接触这个内容,还没有达到那种深层领悟的程度。你们应该说знаю才对..."
(另外提一嘴,学了俄语,发现各种变格(蛮多单词变格方式在不深挖其历史溯源基本看起来就是毫无规律,全靠死记硬背),时态判断,单词的阴阳性等等之后,我才意识到英语真是一种很简单的语言,如果有时间,我会在随笔杂谈栏出篇博客谈论为什么英语会变得如此简单,与语言掌握的难易程度与该所属文明开化和整体素质水平关系的文章)
 
这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说明信息与知识的掌握之间的区别,
真正的知识类似这样说的那样:
  • 自带框架:它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各部分相互关联
  • 系统结构:不是孤立的信息点,而是相互支撑的知识网络
  • 全局理解:让我们能从更高维度看问题,而不是碎片化的认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俄语老师强调"понимаю"意味着"完全领悟,记到脑子里忘不了"——因为真正的понимание(理解)就是要把新信息整合到我们既有的知识框架中,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真正的知识掌握建立在海量信息阅读的基础之上,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信息鉴别的能力。
 
未完待续…
个人认为好用值得分享的插件、APPs(PC)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巨大思考————请你宽容
Loading...
盛溪
盛溪
盛溪的学习&生活博客
Announcement
🌟 欢迎来到盛溪的博客!🌟
大家好,我是盛溪。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发现。希望我的文章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一点启发和乐趣。
📅 更新通知:
  • 我会定期更新博客,分享新的内容。你可以通过RSS订阅或关注我的社交媒体账号来及时获取更新通知。
💬 互动环节:
  •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非常期待与你的互动!
📚 推荐阅读:
  • 不定期推荐一些我觉得有价值的书籍或资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感谢你的访问和支持,希望你能常来逛逛!
盛溪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