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经理

💽评测数据集

🧪 一、大模型常用评估数据集 🔍 1. MMLU (Massive Multitask Language Understanding) • 类型:英文多任务通用评估集 • 内容:57门学科(数学、法律、医学、历史等) • 应用场景:零样本(Zero-shot)或少样本(Few-shot)设置下对模型多学科知识与推理能力进行测试 • 开发者:Dan Hendrycks 等(2020) • 来源:各类学术测试、资格考试题库 • 参考:MMLU 数据集知乎解读 🔢 2. GSM8K(Grade School Math 8K) • 类型:数学推理能力评估集 • 内容:8,500道小学水平的数学题 • 目标:测试语言模型的“算术推理”能力 • 应用:SOTA 算法排行榜参考:GSM8K Benchmark 📚 3. 中文评测数据集 • CEval:多领域中文测评集 • CMMLU:中文版的MMLU,覆盖法律、医学等高难度题目 • Gaokao:模拟高考题,注重逻辑推理和语言理解能力
评测数据集

Lazy loaded image刘海丰 AI产品经理 01-04

🧠 AI 产品经理系统学习路径:三阶段进阶模型 📌 第一阶段:线性理解,全面扫盲 • 目标:建立对 AI 产品经理工作的整体认知框架 • 方式:跟随专栏完整学习,从产品定义到模型训练、评估全流程过一遍 • 意义:查缺补漏、搭建完整地图,便于未来定位问题、解决实际挑战 📌 第二阶段:结构化吸收,构建知识网络 • 目标:从知识点跃迁到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 AI 产品的认知结构 • 方式:将学过的每个模块(如模型评估、特征工程、PRD撰写)抽象整合,构建知识树 • 关键词:提炼框架、高屋建瓴、体系感、知识联通 📌 第三阶段:批判性思维,形成底层 AI 思维 • 目标:构建自己的 AI 思维方法论,形成独立判断力 • 方式:批判性吸收已有知识,带着怀疑去理解每个技术方案、指标选取、建模路径 • 最终产出:不仅能用AI,还能“驾驭”AI,形成决策思维与底层判断逻辑
刘海丰 AI产品经理 01-04

Lazy loaded image刘海丰 AI产品经理 05-16

🧠 Summary:掌握AI产品经理的全流程方法论 1️⃣ 产品定义阶段:明确AI价值定位 • 三问核心:是否有明确的业务问题?是否需要AI介入?AI能实现怎样的业务目标? • 关键能力:懂得和业务方深度沟通,拆解“表层需求”挖掘“可AI化”的本质诉求。 2️⃣ 数据准备与特征工程:产品经理要深入介入 • 数据来源分三类:内部业务数据、跨部门集团数据、外部采购数据,获取方式各异。 • 特征工程是核心工作:特征决定模型上限,包括数值型、描述型、非结构化、关系型特征等。 • 数据清洗不可忽视:需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噪声,并用可视化手段洞察数据结构。 3️⃣ 模型构建流程: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 流程五步走:设计目标 → 数据预处理 → 模型训练 → 验证评估 → 模型融合 • 产品经理需掌握流程,即便不参与建模,也能有效与算法团队协同,评估进度与瓶颈。 • 核心术语:目标变量、样本构建、决策边界、过拟合/欠拟合、交叉验证等。 4️⃣ 模型评估与性能优化:拒绝“只交付不负责” • 模型不是交付就结束,PM需参与指标设定与调优。 • 分类任务常用指标:AUC、KS、Recall;回归任务:MSE、MAE等。 • 产品经理要主导“验收定义”:不仅要模型“对”,还要业务“值”。 5️⃣ 核心算法扫盲:为落地服务,而非深入研究 • KNN:易实现,适合小数据场景,容错性低。 • 决策树/随机森林:强可解释性,易过拟合,集成学习(Bagging/Boosting)提升稳定性。 • 深度学习:结构复杂但性能最强,关键是“权重 + 偏置”最小化Loss函数。 • 特征表达重要性:从文本中抽取“词向量”、非结构化信息转结构化是关键任务。
刘海丰 AI产品经理 05-16

Lazy loaded image模型设计

1️⃣ 产品定义阶段:理解业务与明确目标 • 核心任务: ◦ 搞清楚业务需求是否真的需要 AI 解决 ◦ 明确AI能为业务带来哪些可量化的提升 ◦ 与业务方确认预期目标、上线时间、使用场景 2️⃣ 技术预研阶段:与算法团队协同评估可行性 • 关键协作: ◦ 与算法团队初步沟通,判断现有数据/算法能力能否支撑需求 ◦ 若不足,产品经理需主导或协助数据获取(尤其在垂类业务中,PM比算法更懂数据) • 注意事项: ◦ 不只是评估算法可行性,更要结合数据完整性与代表性判断“能不能训出有效模型”
模型设计

Lazy loaded imageAI产品经理与传统产品经理区别

🧠 AI产品经理 vs 普通产品经理的本质区别 1. 工作目标不同 普通产品经理的目标是打造用户可感知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做一个清晰、易用的投诉入口。 AI产品经理则以构建“算法能力”为目标,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或自动化水平,比如设计一个“用户投诉预测模型”,提前识别潜在问题并自动触发工单系统。 2. 工作流程不同 普通产品经理主要聚焦于功能设计、交互逻辑、业务流程,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而AI产品经理则必须深入参与从数据采集、特征设计到模型评估、上线集成的全过程。 AI PM需要定义采集哪些数据、数据如何打标签、样本如何构造、模型好坏怎么评估(如AUC、KS等),以及模型上线后的持续优化和微调,这些环节普通PM通常不涉及。
AI产品经理与传统产品经理区别
盛溪
盛溪
盛溪的学习&生活博客
Announcement
🌟 欢迎来到盛溪的博客!🌟
大家好,我是盛溪。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发现。希望我的文章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一点启发和乐趣。
📅 更新通知:
  • 我会定期更新博客,分享新的内容。你可以通过RSS订阅或关注我的社交媒体账号来及时获取更新通知。
💬 互动环节:
  •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非常期待与你的互动!
📚 推荐阅读:
  • 不定期推荐一些我觉得有价值的书籍或资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感谢你的访问和支持,希望你能常来逛逛!
盛溪敬上